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孩子是棵树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开局暴力林丹体验卡,我无敌了源启:终尽足坛怪咖网游之神偷盗贼斗罗:当千仞雪不恋爱脑后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

如果我是富人,我会和孩子经常经历一下赤贫;如果我是穷人,我就要和孩子尽可能地偶尔奢侈一下,让孩子懂得人不是为受苦而生的。吃苦和享受都是人生的必需,没有享受,人生就少了应有的惬意;不能吃苦,人生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了解了生活的全貌,才能懂得人生的滋味。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缺少享受却很娇弱,尤为缺乏吃苦的精神。很多父母看到了这一点并为孩子担心,便有了锻炼孩子的需求。于是社会上冠以“魔鬼训练营”“行走训练营”“挑战营”的各种活动一下子热了起来,然而喧嚣之下,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并非这么简单,而是有学问、有规律的。

日本有一项经常性的比赛,内容是要求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行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地流下泪来,但绝不会帮孩子一把。其实,很多西方国家都像日本一样从很早就注重对孩子独立克服困难、忍受痛苦的训练。这显然是明智的,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讲,人生的确“困难”重重。事实上,不吃苦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被动”吃苦和“主动”吃苦之分,“被动”吃苦只能因为不愿意受苦而更苦,“主动”吃苦则是一种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所谓“苦”,除了身体上的疲劳、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的压抑,比如说不愿意做、不喜欢做但是不得不做,不习惯但是不得不去习惯等。孩子要获得好成绩或者其他任何方面的进步,就必须勤奋耐劳,忍受辛苦;遇到困难就得克服软弱和退缩,就得花费心思和时间;遇到挫折,不能怨天尤人或者贬低自己,想赢敢赢的同时也要输得起,认识到失利和差距都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

吃苦教育有三重境界。其一是“捱苦”,其二是“适应”,其三是“超越”。

“捱苦”是最低的境界,就是成人强行安排孩子受苦,孩子极不愿意,又没有办法,只好“捱”,直到成人的安排结束。这种情况,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有意锻炼我们的吃苦精神,方法是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但是,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让我们产生的是对劳作的厌恶和惧怕,不仅没有增长相反减小了对痛苦的忍受能力。

“适应”是一种更高的境界。经过训练,孩子的承受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训练结束后,再遇到一般的“苦”就不怕了。但是,“适应”只是增加了人的承受力,并不能减少孩子的惰性,增强孩子的意志。一位曾经是北京市皮划艇队运动员的朋友告诉我:以前训练太苦了,可以说挑战了人身体的极限,所以现在碰到熬夜加班等或苦或累的事情,都受得了。但自己的惰性并没有受到抑制,另外自己的进取性和自制力也没有比接受训练以前有所增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吃苦(2)

“超越”才是最高的境界,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对此,我有过两次深切的体会。其一是2004年正月初八骑自行车200多公里到河北大学;其二是2006年元宵节绕北京二环步行一周。两次都是独自进行,行前内心都有较大写作压力,都有明确的自我激励的愿望。整个过程中,虽然饱尝筋疲力尽的滋味,但是心里一点都不苦,相反越苦越有成就感,还想再苦一点,到了目的地后还想再走一段。

要做到第三种境界,关键是要避免让孩子感觉你只是为了教育他而这样做。要旨在于不把“苦”简单地强加给孩子,而是引导孩子对于痛苦、困难和挫折有一个恰当的认识,激发孩子的斗志和上进心。当他想要获得那种锻炼带来的坚强和成熟时,他就会对吃苦的锻炼充满向往,拦都拦不住。

具体来讲,有三个建议:

1。 对孩子合理地说“不”。就是说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要给予拒绝和否定,而不是迁就。父母爱护孩子的本能非常强大,往往无形中就迁就了孩子,这样做的直接坏处就是:孩子在家里适应了别人迁就他的模式,走出家门,面对非迁就模式无法适应。

2。 随机自然地锻炼孩子。生活本身并不缺乏挫折,自我期许没有实现、自我的矛盾和迷茫、学习困难、考试失利、新环境适应不良、友情的疏远或破裂等,其实都是一种挫折。每一次挫折都是孩子调整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3。 典型问题专门解决。孩子在某方面有具体的欠缺,比如娇气、浪费等,可以专门为孩子安排相应的情境体验,比如去偏远农村或是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做伙

目录
宠妻无度:老婆,要听话洪荒之截教首徒红叶沁星际之进击的灵植师煮妇成长记安小妹的幸福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