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修福积德造命法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无止的界限开局暴力林丹体验卡,我无敌了源启:终尽足坛怪咖网游之神偷盗贼斗罗:当千仞雪不恋爱脑后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网游:开局觉醒本源天赋活下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全息游戏:在游戏里当小地主全职高手之最强散人网游:开局觉醒无限技能点十级战力才破亿,请问我还有救吗高颜值狗命专家

果报呢?成了佛以后依然不免。释迦牟尼佛在世,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成了佛还要受果报。不过成佛受果报或者已经证得阿罗汉以上的果位受果报,与我们受果报不同——我们受果报感受到苦,而他们受果报没有这个感受。为什么没有感受呢?他对于前因后果都明白。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不晓得因果报应,我们今天身上带的钱财被人偷了,心里很难过、很烦恼,这就是苦受。佛菩萨受果报,知道这是自己前世造作偷他的因,今天被他偷回去了,还他的债,没有事了,心里有乐受,没有苦受;一报还一报,清清楚楚。所以说,悟了以后,只有还债不再欠债;还一笔,心里就舒服一层,他越来越自在,心地确实是清净平等觉。

我们凡夫迷惑颠倒,一面还债一面又欠债;欠的比还的更多,永远还不尽,苦不堪言。这是举个比喻来说,所以说“报尽方休”。“报尽”就是还完了,但是真正讲到“休”,那是要般若智慧现前才办得到,换句话说,自己不会再造业了。

古德讲,“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随缘消业,消业就是还债,不再欠债了。心地真正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时候,只有还债。随缘跟攀缘不同,“随缘”是菩萨行,“攀缘”是凡夫行。随缘就是普贤菩萨所讲的“恒顺众生”,“恒”就是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都是顺着众生,这才能消得了业;你不能随顺,就动心了,动心就造业,所以要想不造业,就学着随缘不要攀缘。我们想做善事,但是攀缘做善事好不好呢?古人告诉我们“好事不如无事”。无事,心地是清净的;你在做好事,心是不清净的。可见我们真想要做到心地清净,唯一的办法,要随缘不执着,才能办得到。

“众生障重欲深,昧却本明”,“障”是业障,业障太重了,欲望太多了,所以本性里的智慧光明失掉了。“逐妄造孽纷纷扰扰,无时无处不在迷境。处火坑而不觉,遇怨对而不知”,“火坑”是指三界,三界六道就是火坑,如《法华经》所说的三界火宅,那有安稳处呢?“遇怨对而不知”,误将怨家对头当做亲人。

“千秋长夜万劫沉沦,可怜亦可悲已”,这是说众生相;不但指现前人道,还包括诸天在内的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因果报应是一切事实的现象,作用非常广大。对中、下程度人,讲因果报应的道理,容易体会,容易接受。

则必畏恶果而断恶因。修善因而冀善果。善恶不出身口意三。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虽在暗室屋漏之中。常如面对帝天。不敢稍萌匪鄙之心。以自干罪戾也已。

我们读了这一段文字,知道修道先决的条件,要深信因果,才肯认真修行;如果拨无因果,根本就不相信因果报应,那就没有办法了。有一些人,讲高深的理论他不懂,不能接受,他以为那是佛菩萨的事情,凡夫办不到。那么讲浅一点的呢,因果报应他又不相信,他以为是神话。这样的人佛菩萨也没有法子度他,在佛经里,称为“一阐提”;“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的人。

如果你不想得恶果报。那么你必须先断恶因;不造恶因,当然就不遭受恶的果报。试问那一个人不希望好的果报呢?好的果报从那里来?由善因来。可见得我们要想离开不好的果报,得到如意的果报,就必须要懂得断恶修善才能获得。断恶修善的重点在身、口、意三业、因为造善、造恶,都离不开身、口、意三业。

尤注说:“身口意三业,简言之,各各都能为十善业及相反之十不善业,详大乘戒律中之《十善业道经》。”这里举出修行的纲领。众生身、口、意种种造作无量无边,佛将我们身、口、意的造作,归纳为十大纲领。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称之为十善业道。“身三”是身体的造作,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的三善业;“口四”是言论四种造作,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这是口的四种善业;“意三”就是心里三类念头,不贪、不瞋、不痴,这叫做意的三善业,这就是《十善业道经》里所讲的十种善业,其功德果报不可思议。十善业反过来就叫做十恶业,这是佛为众生指出善恶的标准。我们身、口、意,一动念、一造作,就要想到这十条——思惟我所造的是属于善业,还是属于恶业呢?那么善恶的果报自然就明了了。佛菩萨以这样的法门,来接引中下根性的众生入菩提大道。所以“断恶修善”是大乘佛法里的根本法门,无上菩提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我们如果深信因果、深信报应,就可以入大乘之门了。

‘既知因果,自可防护身口,洗心涤虑’,‘心’就是意。一个明白因果的人,对于身口

目录
分手当天,我闪婚了亿万富豪穿越之金凤皇朝美女大佬爱上我世间安得双全法一代城草冽尘攫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