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末世:我一个亡灵法师加什么智力进入游戏世界终于轮到我玩养成!四合院:谁喊傻柱弄死谁四合院:开局被迫和秦淮茹换房直播算卦,你非尊我为天师!一世容安重生:游戏才刚出,你怎么就乱杀世界RPG之大穿越异世玩魔兽网友全球冰封,我囤积了千亿物资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我重生在游戏发布前一天冲榜拿首杀,战力等级都第一末日:零元购,我搬空整个鹰酱国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末世:别人囤物资我囤女神末世:开局白嫖十亿军火全球灾变:我召唤无限军团横推万物开局梦到未来一万年全民庇护所,你在末世当大爹?

已被她训练成了会“体贴”亲人的超常儿童。这不是牵强附会是什么?对于这样的牵强附会,刘亦婷的家长还有一段自圆其说的解释:

我15岁开始自学和从事舞台剧创作,喜欢从剧情的结尾来构思剧情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有限的台词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由于这个原因,我对命运走向及生活细节的含意十分敏感,习惯于从既成事实去追溯发展的脉络,或从不起眼的小事去预见可能的后果。这种注重因果关系的习惯,又一次促使我在确定目标之后,积极寻找通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引自《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373页)

她这段话看起来漂亮,实际上却把自己“牵强附会”、“按图索骥”的写作手法暴露无遗。所谓按图索骥,就是说按照已经存在的主观意图去牵强附会的寻找证据。刘亦婷家长的写作方法就是先从“素质教育”这个已有的主观意图入手,然后再仔细回忆刘亦婷成长过程中一些跟素质教育能扯上边的细节(不管如何牵强)这样,一一对号入座后再贴上标签。一本“素质培养纪实”就这样被打造出来了。

想必很多读者看过赵丽蓉演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侯耀文演的那个电视台导演用的就是按图索骥的思维方法。他在采访这位英雄母亲前脑袋里已经有个“图”了,这个“图”就是这个英雄母亲德高望重,从小就给英雄灌输道德观念,讲诸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如今,刘亦婷的家长把过去那套塑造英雄的手法又捡起来了。他们先是把刘亦婷打造成了“素质教育的英雄模范人物”,然后又把自己打造成“英雄的母亲”、“英雄的父亲”,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导演来包装他们,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出“素质教育典范”的大戏。

我们看看这个“典范人物”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刘亦婷10个月时手舞足蹈几下成了展示艺术细胞;1岁时跺了几下脚成了即兴创作舞蹈;1岁3个月的时候发了一声“啊”被认为学会了抒发感情;3岁时在钢琴上拍了几下成了即兴作曲;6岁时弹了几下电子琴成了自学乐器;玩了几次五子棋成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心情不好的时候唱歌成了一项“善于调控情绪”的发明……

我们还是仔细剖析一下刘亦婷家长牵强附会的笔法吧:

在我的努力下,婷儿5个月大时,便对音乐和舞蹈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兴趣:

……喂奶喝水都要听着歌儿才肯吃,不管多调皮的时候,一听见歌声就乖了。大人一唱歌,她就全神贯注地听着,还哼哼叽叽地想跟着学。我若在她面前跳舞,更是把她高兴得不得了。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40页)

看到这段文字我想起了一则新闻,说一些奶牛场通过给牛听音乐增加了产量。根据这则新闻我们能不能这样推测,对于音乐和舞蹈或者说节奏的兴趣是人类的本能,是根本不需要培养、教导的,如果连这种本能都牵强附会成自己早期教育的功绩,我想,这完完全全是一种反科学的态度。

到她满10个月时,婷儿的艺术细胞似乎已经形成了:

……那天我抱着她哼了几句歌,她居然自己又哼又舞起来,虽然只是乱晃着胖胖的小手,但她是在“跳舞”却不容置疑。当我扶她站在穿衣镜前时,她更是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这种“跳舞”虽然只是一种模仿行为,但创造多半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模仿也是一种有待发展的能力,需要大人随时鼓励,以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40页)

大家都看过马戏团的表演,笨拙的大象在音乐中也能翩翩起舞。为什么?一种条件反射而已。对于10个月的刘亦婷来说,对于节奏感强的音乐产生条件反射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刘亦婷的家长却把这当作刘亦婷艺术细胞形成的证据,是自己培养的结果。这真是一种可笑的逻辑。

婷儿刚满1岁,模仿能力就发展得相当好了:

……大概是一个星期前吧,我发现婷婷会自己“玩家家”(做游戏)了。她拿着小宋的牙缸,一会地装作刷牙,一会地装作吃、喝,还“吧哒”着小嘴儿品味呢。兴趣大得呀,抱都抱不走。这大概是一种自发的模仿吧。

还有一天,我发现婷儿老是兴奋地跺脚,就称之为“跳踢踏舞”,还鼓励她一次又一次地跳。我认为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婴儿时期形成的即兴创作舞蹈的兴趣,使她在后来的

目录
我的奋斗神秘总裁暖心妻天道诛邪逍河耀九天你好可爱锦绣权色之嫡女为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