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权谋大明,阉党崛起 > 第11章 公然夺取

第11章 公然夺取(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愚园梦魇军婚甜如蜜,我在八零靠娃成团宠大明,世界第一强国琅琊榜前传之筹谋十二年美漫:咸鱼一条,挂机就成圣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皇子荒州王穿越夏天司马兰想见你之芝兰叙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综武:含着金汤勺出生,我赢麻了三国少年时代穿越水浒的医者极品太子假千金归来,把全家骨灰都扬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东宫宠妾她柔弱不能自理假千金掐指一算,又有豪门遭难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蜀汉之昭烈大帝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信件完成后,李培恩并未急于寄出。

只是简单地将其搁置在书桌后的书架上。

这封信是写给当前在崇祯皇帝面前得势的太监曹化淳的。

而曹化淳派去协助调查郑家案件的西厂人员,

几天后恰好会带着此次的成果返回京城。

那时,李培恩可以将信交给他们,

由他们直接转交曹化淳。

这样,至少曹化淳从郑家财产中分得的部分,

不至于完全付诸东流。

打了个哈欠,李培恩走出书房,

仰望久违的阳光,

对身旁的丫鬟秋菊说:"今天的阳光,怕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吧?"

“确实如此。”秋菊望着久违的阳光,不禁轻叹道:

“还好天公作美,否则北门外的寒冬,恐怕会让更多人命丧黄泉。”

李培恩听到秋菊的话,眉心不由得紧锁。

他知道北门外聚集着逃荒的难民。

他们都是今年下半年从北方迁徙而来。

大约有十几个家庭分散居住。

他们在城墙脚下搭建起简陋的棚屋。

平日白天就跪在城门口乞求施舍。

然而秋菊的言辞暗示,情况可能比他预想的更严重。

李培恩疑惑地问:“东门外乞讨的人突然增多了吗?”

秋菊脸上带着同情,回答说:

“哪里是增多,根本没人敢靠近北门那片区域了。”

“那里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

“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个地方遭受了灾难……”

“县里和府里发放救济粮了吗?”李培恩再次询问。

秋菊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

坐在书房外小院的椅子上,由秋菊端来的。

原本打算享受阳光的李培恩此刻却坐立不安。

他的思绪始终围绕着北门外的状况。

实际上,根据李培恩的记忆,

能逃到常州府的难民总是少数。

一是因为常州府地处江南富饶之地。

附近很少发生严重的灾情。

二是,常州府北面有应天府作为屏障。

即便北方灾区的难民南下,

应天府毕竟是大明的陪都。

虽然皇帝不在那里,但六部衙门齐全,

是江南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城市。

因此,许多南下的难民

都会在抵达应天府后停下脚步。

只有极少数会选择继续前往不远处的常州府。

因此,常州府在处理大规模难民聚集问题上缺乏经验。

不仅经验不足,

估计大多数常州府官员

和之前的李培恩一样,对难民的聚集一无所知。

但李培恩心里十分明白,

眼看着就要过年,

如果城外的难民继续忍饥挨饿,找不到食物,

他们可能会转变为暴民或流浪者。

反复权衡后,李培恩决定亲自去北城看看。

否则,这个年他无法安心度过。

不过,李培恩并不打算独自一人前往。

他示意仆人准备马车,

然后自己上车,吩咐仆人直奔方泽家,不顾即将到午餐时间的事实。

来到方泽的府邸前,

跟随的仆人也不需李培恩多言,

从马车上跃下,立刻朝方泽家的守门人走去,开始交谈。

听说李培恩亲临此地,守门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匆忙小跑进去,通报了这个消息。

方泽、方广和方泽的父亲此刻正在屋内围炉饮酒。

一听到李培恩到来,他们连忙起身迎接。

在门口相遇后,李培恩与方泽的父亲简单寒暄几句后,便直接提议他们去牵马。

随即,三人径直向城北驰去。

刚到达北城门,李培恩还未下马,就看到前方两拨人正激烈地厮打。

周围聚集的群众议论纷纷。

方泽跳下马车,带着方泽兄弟穿过人群。

他拉住一个旁观者询问:“这两群人为何动手?”

“为什么?那些北方来的家伙偷东西呗。”

那人一开口,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

目录
绝代狂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