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雍凉风云 > 第八章 道安入秦

第八章 道安入秦(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大明无敌电商我,玄门姑奶奶,打钱!星穹铁道:哪来的这些角色?大秦:我愿这黑色龙旗,映照诸天军阀:从少帅开始养成醉卿色,侯爷的毒医宠妻为逃灵婚,我嫁狐为妻夜夜缠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关于转生成异猫被黯盯上这档事魂穿提瓦特,开局误入世界树阿瑞斯病毒之我是土匪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猛将三国之无限召唤二嫁权臣,重生主母要休夫火影:那个小院太过神奇影视:剧本烂关我啥事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白月光归来,这隐婚老公我不要了三国:我有无限锐士,可复辟大秦

苻健在击退桓温后,仿刘邦约法三章之故事,安抚关中大姓、仕宦豪杰之心,又通过崇尚礼法、推崇儒学,缓和了与雍秦汉人的矛盾,更难得的是苻健勤于政务不修宫室,又开通关市招徕商旅,逢遇灾荒减轻百姓负担,注重恢复民力。

从这些德政上,已对晋朝死心的王猛认为苻健值得辅佐,于是投靠吕婆楼协助其访查三辅,一边加深对秦国君臣的了解,一边等待被推荐的时机。哪知风云变幻,苻健、苻苌父子相继死去,秦国落到了性情暴烈的苻生手里,王猛这一等就是三年。

慕容儁在晋永和八年(352年)击灭冉魏后,抛弃晋朝旗号自称燕皇帝,至苻坚发动云龙门之变(357年六月)的同年十一月,燕国迁都于邺意欲大举南下。释道安正受武邑太守卢歆之邀讲经,四十五岁的他获知此事后再次前往邺城,与弟子居住在早有布置的受都寺。

但北方经过连年战乱,已是田园荒废、旱蝗交替、盗匪遍地,慕容儁又计划征发大军攻灭秦、晋,根本没空搭理释道安。燕国从上至下的情势,对佛图澄遗留下的弘法事业都相当不利,于是他只得率众离开河北,分批前往王屋女林山,渡过黄河重新回到陆浑。

直到慕容恪攻克洛阳(365年三月),燕军又继续在河南扩张,而洛阳失守前,司马昱与桓温在洌洲会面命其移镇姑孰筹备伐燕,但因晋哀帝司马丕不久后驾崩作罢。又因慕容恪进据崤谷、渑池,苻坚亲自率军前往陕城防备,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此时仕秦的王猛虽然得到苻坚信任重用,但秦国困于关中国力也不如燕国,又正值五公之乱前夕。释道安掌握的沙门势力通过王猛暗中对秦国多有襄助,对秦国情势却不是很看好,加上襄阳名士习凿齿写信邀请他南下弘法,于是带着同学(曾一同师事佛图澄)、弟子数百人前往投奔。

习凿齿曾在桓温幕府中历任从事、西曹主簿、别驾等职颇受信重,但在桓温野心显露后,习凿齿先在奉命出使建康窥探时懈怠被降职为户曹参军,之后又几次帮亲友谋取显职,故意触怒桓温离开幕府出任荥阳太守(356年),又在燕军进入河洛夺取荥阳(363年)前去职归乡,与释道安书信交往多年。

桓秘(桓温四弟)在桓温流露不臣之心后也持反对意见,时常与鼓动桓温的桓冲(桓温五弟)争执,被桓温闲置心中怨郁。习凿齿与桓秘是多年好友,互相明白心意,回到家乡后寄书桓秘,信中追思诸葛亮、庞统等古人风采,与其共勉说“彼一时此一时,焉知今日之才不如从前,百年之后,你我二人不会被后人视为平庸的刘表。”什么都没点破,但作为知己,一切尽在不言中。

释道安率众南下至新野时,苻坚派胞弟苻融为使者来追,苻融从小聪慧早成,身材修长相貌英俊,连天生独眼脾气暴烈的苻生,都因喜爱苻融器度才貌常让他陪伴身边。而且苻融文武双全,善于骑射击刺,有能敌百夫之勇,未满二十岁便有宰辅大臣的声望,简直就是苻坚加强版。在苻坚登位后,苻融跟随王猛学习为政之道,更在吕婆楼、王猛之后出任司隶校尉,以明察善断着称。

苻融还有过目不忘、过耳成诵之能,聪明善辩、惊才绝艳、下笔成章,时人把他与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相比。释道安七岁学五经,十五岁转学佛法,在邺城代佛图澄讲说时,解答过诸多疑难问题,亦有“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可一番交谈过后却是释道安心悦诚服,苻融通晓经传在佛学上也有独到见解,如秦主之弟这样的显贵都有如此水准,那么秦国对文教、佛学的重视便可见一斑了。

于是释道安答应率沙门势力为秦国效命,但没有就此前往长安,而是命同学竺法汰领弟子四十余人去扬州,又命同学法和入蜀,自己则率弟子慧远、慧持(两人是兄弟,姑姑尼道仪住在江夏)等四百余人前往襄阳,住在岘山南习家池旁的白马寺。次年以清谈杂糅老释的南方佛教首脑人物支遁病逝,释道安遣弟子慧远去阳口,命竺法汰入建康,双方一直维持书信往来。释道安亲自居中于襄阳,将依托沙门势力的情报网络辐射开来,为秦国源源不断的传递消息。

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云游至敦煌三危山下大泉河谷开石窟供佛。同年七月王猛与杨安、姚苌出兵两万余扫荡荆北诸郡,八月掠民万余户北还。次年(367年)二月,王猛与姜衡、邵羌、姚苌率军一万七千余先平敛岐之乱。四月,大破凉主张天锡军,俘斩一万七千余,修书一封说其退兵。随即一袭白衣轻车简从,诈开城门智擒李俨,夺取枹罕。赶上释道安向秦国证明沙门势力价值上交投名状,桓豁、

目录
仙道长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