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还说你不是神仙 > 第477章 找上来的麻烦

第477章 找上来的麻烦(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从头爽到尾巴骨精灵:库洛魔法使的牧场养成计划楚汉战争明末之海上雄师精灵:从蚊香蝌蚪开始少年歌行,执佳人手,共白头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寒门潜龙寒门霸图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全职猎人:火红眼的毒舌少年盛唐华章火影:鸣人掌控全局大顺宝藏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四合院:李长海的幸福生活全职法师:国府结束,系统来了?

事实上,在西辽之前,中原王朝就有跟中亚的穆斯林国家有过交战。

早在唐玄宗天宝年间。

唐朝西域都护府的大军,就在中亚与诸多穆斯林国家有过多次交手。

影响比较大的一次,是唐朝大将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

因为葛逻禄人突然叛变,导致唐军失利,最终战败。

史称“怛罗斯之战”。

这是伊斯兰文明圈与大唐几次边境冲突中,唯一一次打胜唐朝的安西军。

虽然无法令唐朝伤筋动骨,甚至不能影响唐朝对西域的掌控。

但至少保住穆斯林文明的底线,阻止唐军继续西出。

在中亚各个国家的史书中,自然是以胜利者自居,对这场战争大书特书。

但耶律大石主导的“卡特万草原之战”,中亚文明就无法回避了。

耶律大石率领西辽大军,以少胜多。

最终,塞尔柱帝国的十万联军全线崩溃,阵亡三万多人,仓皇西逃。

西辽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中亚的霸主地位。

这一战,其影响力远超盛唐。

不但从此中亚很多民族用“契丹”的发音一代指中原王朝。

甚至在耶律大石去世后多年,很多国家仍用“大石”称呼西辽的后代君主。

就连远在欧洲的基督教,都误以为耶律大石是信仰基督教的东方信徒。

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号,叫做“祭司王约翰”。

并且大加宣扬,记录在基督教的文献里,以鼓舞士气。

在中世纪流行的多部虚构作品,还给这位“祭司王约翰”加上了一系列神秘光环和传说故事。

说他是什么东方三博士的后裔,宽厚和正直的君主。

统领着一片充满财宝和珍禽异兽的土地,财富多得难以想象。

领土里有“亚历山大之门”和“不老之泉”等等。

甚至还有传说认为,耶稣基督曾应许使徒约翰将活着见到他的再临,因此祭司王约翰,是一位拥有不老不死之身的使徒……

想到这里,张天不禁一笑。

耶律大石这个“祭司王约翰”名号的由来,跟自己的“仙人”光环一样。

有阴差阳错的成分,也有有心之人的故意推动。

当时正值欧洲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战败期间。

十字军遭遇中亚的塞尔柱突厥军队,屡屡吃瘪,打了不少败仗。

伊斯兰教徒让基督徒在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疲于奔命,最后不得不折返回欧洲。

没想到过了几年,欧洲那边就听说令他们头皮发麻的塞尔柱军队,在卡特万吃了大败仗。

因为西辽采取的是“宗教自由”的政策,统治的疆域里有很多基督教徒。

这些教徒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回到欧洲后,就将耶律大石宣扬信奉基督教的祭司国王。

将他吹捧成是基督教在东方的伟大拯救者和扞卫者。

因为基督教是一神论。

在很多信徒眼里,是很难理解“宗教自由”这样的政策的。

一个国家,要么是由基督教主导,要么是由伊斯兰教徒主导。

一个信教的国王,绝不可能允许自己国土信奉第二种宗教。

所以,这个说法很有市场,深受欧洲基督教徒的追捧。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所谓的“祭司王约翰”,不但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位信佛的儒生。

光是“信佛的儒生”这个身份,估计就足以令欧洲的基督教徒眼睛转圈圈了。

那些从西辽回到欧洲的基督徒,估计也不知道怎么跟欧洲教徒解释清楚。

一个国王,是如何做到一边读着“儒教”的“圣经”,一边信着佛教的佛陀。

然后还允许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景教教徒等随便来统治疆域里传教。

若是强行解释,恐怕就像那位见过张天的艾哈迈德,被打为叛徒、亵神者之类。

于是,种种因素叠加之下,耶律大石莫名其妙就获得了“祭司王约翰”这么一个名号。

甚至欧洲的基督教徒在宗教战争中失利时,还有人派使者跑来东方,想寻找传说中长生不死、富裕强大的祭司王约翰。

请他他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他们梦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张天算了算时间。

目录
八零小辣娇,赚钱养娃成首富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