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拐点:近代中日博弈的关键时刻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天灾:背负七宗罪,我能斩杀神明神豪恋爱:十倍返现,我赚麻了我一个山贼,抢点美女玩家怎么了我在地下城讨生活吕颂梨秦晟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免费阅读全文吕颂梨秦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烽火尽染新书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吕颂梨秦晟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吕颂梨秦晟吕颂梨秦晟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吕颂梨秦晟免费阅读无弹窗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烽火尽染开局一个破屋:我有史上最坑系统斗罗V:开局被玉小刚鄙视,转身成为大师都末世了,囤一点点女神很合理吧末世:让你囤物资,你囤女神全民领主,开局召唤魔化关银屏末日领主之我有三国武将休眠仓基地斗罗V:我重生为蛇,多子多福很合理吧

系,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中朝传统的宗藩关系,料定东学党起义不断扩大,清政府必会应朝鲜政府之邀出兵,认定这是造成中日在朝军事对峙的大好机会。中、日在朝对峙局面出现后,日本政府又认准清政府最担心宗藩关系削弱,认为抓住这一点做文章,清政府“十有###”不会轻易让步,这样就能激化矛盾,恶化中日关系。对清政府有无坚定决心对付日本挑战这一点,日本政府认为:清朝“依然墨守古习”,派系林立并且互相倾轧,“不确立自己立脚之地,单恃外力之援助”,李鸿章并非“豪胆逸才”,没有“非常之决断力”,只不过是“善视事机之利害得失之人”,清政府“缺乏中日两国间纷扰不解时不得不诉诸干戈之决断”。

甲午战争前的朝鲜半岛,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中、日军事对峙的局面一出现,俄、英等国便打着“调停”的旗号,频繁插手。它们的真实立场与动机,事后虽然尽人皆知,但在当时,却是扑朔迷离,不易判断的。在一段时间里,俄、英表现出希望中、日同时撤军、维持朝鲜原状的倾向。如俄驻华公使喀希尼向李鸿章表示:“极愿两国撤兵”,“断不容倭妄行干预”;俄驻日公使希特罗渥,6月30日对日本政府发出措辞严厉的照会称:“若日本政府拒绝与中国政府同时撤退其军队,则日本政府应自负重大责任。”英国则在6月中旬就对日本驻兵朝鲜表示不满,7月初又劝日对华妥协。

俄、英的表态,使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备受鼓舞,断定俄国会阻止日本在朝挑衅,“必有收场”;英国也会与俄国形成“夹攻”之势,最终迫使日本就范。当然,清政府内部对俄、英动向的判断并不一致,如6月25日上谕,便对俄究竟“有无助我收场之策,抑另有觊觎别谋”,提出疑问,告诫李鸿章“勿堕其术中”。但也只是怀疑而已,并未完全推翻李的判断。帝国官员文廷式、志锐等言俄、英不会实心“调停”,不可能“强日人以就我范围”,是在7月10日俄国出尔反尔、声称“只能以友谊力劝倭撤兵……未便用兵力强勒倭人”之后,可算是马后炮。

在日本方面,它借朝鲜局势挑战,原本隐含与俄国争夺之意,又一心倚英国为靠山,因此对俄、英动向决不敢掉以轻心。当俄、英施加压力,要求日本从朝鲜撤兵时,日本当局十分紧张,“悚然栗肤”,不得不稍为放慢对朝军事进逼。但他们没有轻易作出俄、英将阻止日本战争行动的判断。对俄国,日本当局虽一直担心它的干涉,但同时认为,俄之企图并非袒护中国,而是要防止日本占据朝鲜,而且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贯通远东,英国又牵制着俄国的行动,因此,“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还不可能进行武力干涉”。对英国,日本当局认定它要借助日本阻止俄国势力南下,不会轻易开罪自己,英国“调停”中日争端,主要是担心“本国政略及通商之利害”受到中日争端影响,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俄国利用“调停”加强其对东方国家的影响,因此,“若自己之主张不成立时,似无以兵力干涉之决意”;日本当局还认定:只要尽量做到无损英国利益,强调其牵制俄国的作用,英、日不仅不会处于敌对状态,还可能得到它某种程度的支持。日本当局的上述判断,都在战争前夕得到证实,俄国于7月13日照会日本政府,对其保证“并无侵略意图”,表示“甚为满意”,不再严词促其撤军;英国于7月16日与日本签订新的《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以示对日本的外交支持,7月23日又发出照会,要求日本对华开战后不要进攻上海及其附近,这无异于为日本发动战争大开绿灯。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判断力:两个国家的“大考”(2)

中日统治者对形势判断的一误一准,极大地影响了各自的决策与行动。清政府由于迟迟没有深刻认识到日本志在必战,又对俄、英动向作出误断,因而在日本准备挑起战端的危急关头,仍立足于和平解决争端,将主要精力投入外交,“以口舌文告,日劳精弊神于英、俄、德、法、美五国之交,重五十日,迄无要领”,战备、动员均迟迟不用力进行,致使战未开便陷入全面被动的地位。而日本却窥透清政府动向及其弱点,又准确地判明俄、英实际动向,因而以一贯之地推行挑动战争的方针,军事上先发制人、早早动员、从容布置,外交上设法拢英绥俄,同时千方百计恶化中、日关系,使清政府穷于应付,从而以完全主动的地位挑起了战争。

甲午战争前夕,中日统治者对形势认识和判断的准确度相差如此之大,是由当时中、日了解外情的不同水平、在国际事务上的不同

目录
七零岁月[古穿今][末世]爱丽丝系统绯闻男神:首席诱妻成瘾天才特种妃都市高手混沌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