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谁来拯救美国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魔兽:狼人传叶凝薄寒年乔若星顾景琰重生:我回到了丧尸爆发的当天寒潮来袭:开局多子多福拿下女主播娇娇毒妃迷人眼,禁欲邪王被撩红了脸瓦:坏了,我成切割怪了!海彤战胤许雨晴沐长风江果果顾寒煜霍先生乖乖宠我末世降临,我左手红酒右手美男乔荞商陆逃荒三年抱俩,疯批权臣宠娇娇夏时陆南沉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带着塔罗牌穿越到孤岛求生网游:我的宠物能进化成美少女断绝关系后,法爷杀怪永久加属性开局领先一个天赋怎么输

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也为了不让日益膨胀的资本影响次贷市场发展,华尔街操盘手们以随意放贷作为解决方案,致使花样繁多的月利率、甚至零首付出现,极大地刺激了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按揭贷款的流程变得日益简单,有的按揭依据完全凭借借款者自己填报的虚假收入作为依托,甚至有的按揭贷款额竟然大于实际总房价。至此,借贷标准变得名存实亡。

而在无限放大的利益面前,华尔街的人们变得日益疯狂。在对CDO的追逐中,华尔街日益提高资产权益比率,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家投行的杠杆率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2003年底,美林的资产是其所有者权益的倍,而到了2007年中期,美林的资产达到了其所有者权益的倍。另一大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同期杠杆率甚至高达倍。

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也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丧失了理智。如2007年,当贝尔斯登、美林纷纷为减值做准备的时候,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福尔德尔却仍然坚定地说:“我们的目标股价是200美元。”而当年夏天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福尔德尔仍然固执地认为抄底的时机已到,并大量购进与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所以,雷曼后来的结局在此时其实已经写就了。

还是来看看华尔街最为流行的“金融游戏”是如何操弄的吧!

先来补充解释一下上面提到的一个金融名词——杠杆。所谓金融杠杆,简单地说就是乘法原理。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在华尔街,许多投资银行都对运用这一金融工具乐此不疲。为了赚取暴利,它们甚至常常采用20…30倍杠杆进行操作。

四、放纵与疯狂(2)

例如:A银行自身资产为50亿美元,30倍杠杆就是1500亿美元。于是这家银行就会以50亿美元资产为抵押去借15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设投资盈利为5%,那么A银行就可以获得75亿美元的盈利。这种暴利的诱惑对于A银行来说怎能抗拒?而如果投资亏损5%的话,那么银行A不仅要赔光自己的全部资产,还会欠下25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聪明的华尔街人不可能没想到杠杆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会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自然不需要担心,华尔街的金融才子们又发明了上文中的“CDS”。他们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了。

举例来说,上述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这里的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等),对B提议:帮自己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每年可以得到保险费5000万美元,连续10年,总共5亿美元。A想的是,如果不违约,自己可以赚75亿美元,从这里面拿出5亿美元用来做保险,还能净赚70亿美元。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当然不会拍脑门子做决定,开始进行相关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尚好的时候,它发现违约的情况还不到1%。所以B就有了自己的如下盘算:要是能做一百家这样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美元的保险金,即使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按最大值计算也是微小的。于是,双方都认为这样的操作对自己有利,自然成交了。

A和B的上述交易适值美国房地产市场涨气一片之时,自然引起了其他金融类公司的羡慕。于是,整个华尔街都为之兴奋起来,CDS市场随之形成。

2.谁都不愿做CDS的旁观者

再来看看这其中令人惊心动魄的过程。

当A和B操作的CDS获利时,华尔街其他的金融机构自然看在了眼里。这时就会有一个C跑到B那边,希望B能把上述100个CDS卖给它,当然C会出一个远多于5000万美元的价格。每当这时,B就会如此想:A给自己的数百亿美元保险费还要10年才能拿到,如果现在转手就会有多出数倍的直接收益,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C的做法是这样的:C拿到这批CDS之后,自然不会等上10年再收取其余的利润,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远高于付给B的价格。随后的买家受到了整个市场的刺激,通过类似的算法和设想,认为这简直就是“原始股”,便立即买了下来。于是,华尔街的精英们就如此炮制出了美国庞大的CDS市场。

正是在这个看似庞大的CDS市场中,类似于A、B、C,以及随后的各类金融投机者,还有那些所谓的投资者们,都抱有同样的期望——

目录
靠山屯子的妖棍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天下第一嫁!16 绝色锋芒 无意宝宝二娶西帝(下)电磁风暴
返回顶部